1、一个真实的故事散文 根据20xx年暑期大学生“心系湘中百姓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安排,我们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扶贫小组在7月20日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他有着健全的肢体,却无法坐立行走;他不是聋哑儿童,却无法叫一声爸爸妈妈;他的父母不指望他赚钱养家,只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让他学会生活自理……他,叫刘宇健,是一名脑瘫儿童患者。 一、作为父亲,得对孩子负责 今年42岁的刘庆明,是刘宇健的父亲。刘庆明有两个孩子,生命的诞生本值得庆祝,谁料大儿子在4个月后检查出来患先天性脑瘫,医生告诉他,孩子得了脑瘫,最多活不过两年。噩耗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个生活在*贫困县的农户家里一下子陷入了绝望中。刘庆明说“无论孩子能活多久,做父母的都不忍心放弃他,就算倾家荡产也希望儿子能多活几天。”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儿子还活着,接下来又是两年……如今,孩子已经7岁了。 刘庆明为了给先天性脑瘫孩子治病,7年里他带着儿子四处奔波、寻医问诊,跑遍了长沙儿童医院、河南郑州三附医院、河南平顶山金庚医院、娄底市儿童医院等医院,花费了30多万元之巨,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无法承担的,这些钱都是他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7年的医院之路,让他们家负债累累,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已属不易,但疾病的困扰却在一步步将这个大山深处的家庭推向崩溃的边缘,家里83岁的老母亲,因操劳孙子的病情,现在背已经累的驼成了60多度,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已经无能力再继续照顾她可伶的孙儿了。尽管如此,刘庆明倾力为脑瘫孩子治病的初衷不改。 二、再穷也不会放弃孩子的治疗 刘庆明,原本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一个脑瘫患儿的诞生,变得不再普通。今年7岁的刘宇健,至今还不会说话,吃饭、穿衣都需要人照顾,腿脚也不灵活,走路不稳,随时都会摔倒。“健儿三岁多还不会走路,当年亲戚、邻居都劝我扔了他,可他是我的孩子,咋能说扔就扔?有病,我就给他看。这7年来,我一直都在给孩子看病,如果能给我的孩子治好病,让我干什么都愿意。”刘庆明含着眼泪对我们说。 刘庆明的家极简陋,一座老式的木构房,屋里只有一张小桌子、一张长椅、几张凳子,最值钱的是一台电视。为了照顾患病的孩子和老母亲,刘庆明没有办法外出工作,一家人只能靠妻子一个人在外打散工维持生活。 今年6月,通过精准扶贫政策,他被纳入了扶贫对象,新化电力公司刘仁彪所长是刘庆明的扶贫帮扶责任人。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刘宇健被送进了娄底康复医院,但是每月中医、中药及推拿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穴位注射高昂的治疗费,让刘庆明实在是无力承担,只好无奈的先带孩子回家。 三、希望的曙光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以后能够生活自理,不去破坏别人的东西,不给社会带来麻烦。”刘庆明看着孩子说道。娄底康复医院的梁主任说,由于孩子病情发现的早,治疗的'及时,就健儿目前治疗的情况看,通过长期的医药治疗和智力培训,很有希望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生活也可以大大的得到改善。 “这个家庭因为治疗这个孩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们想着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想办法把孩子治好。”在一旁的村*吴主任红着眼圈告诉我们。 “每天看着孩子稚嫩的眼神,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治好我的孩子,拿我的命换都行,我一定要救他!”刘先生抱着孩子哽咽着和我们说道。 当我们问起刘庆明,您有没有想过,治疗这个孩子也许对您的家庭来说会是一个无底洞,您还坚持治疗吗?“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我相信我们家的健儿,在社会各界的好心人的帮助下,一定会好起来的!”刘庆明用一种非常坚定的语气和眼神回答我们。 基于以上情况,娄底职院电信学院扶贫小组提出了对此户家庭开展“轻松筹”的帮扶建议,并同电信学院领导、太坪村村委会以及新化电力公司扶贫队进行了汇报商议,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认同,希望大家广施援手,奉献爱心,帮帮这个家庭,救救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