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嗜好散文

  一

我的嗜好散文

  小时候,我特喜欢红色,红色外套,红色围巾,红色毛线衣,红色映山红,红色的雨伞,奔跑在田埂上,一片片火红飞似地上学放学,从未正儿八经地走过。那时没通公路,每天蹦着跳着沿着小溪一路奔跑,看着青禾苗一天天长高由绿变黄,当沉甸甸地谷穗在秋风下向我点头时,父母笑了,就像我从山上摘回一大把映山红,那样的风景线占据了我整个童年,我每天枕着溪水入睡,每天哼着歌谣入眠,没有电视,也更没有手机,狗儿追着我,牛铃响叮当……

  成家后,我一如既往地恋红很多年。除了鞋子外,最爱穿得照样是红色。红色毛线衣,红色格子衫,红色占据了我的精神领地,一套结婚时的红色套装挂了十几年,仅穿一次,舍不得扔掉,挂在衣柜中,耀眼了许多年。爱情的见证物填充着我的婚姻生活,伴了我一年又一年。

  因为太瘦,我怕穿上黑色更显憔悴,我一直排斥黑色的衣服。偶尔的一次试穿,那是我达到九十多斤后,感觉穿上黑色也不赖。特别是冬天的棉衣,黑色又耐脏,渐渐对黑色产生了好感,红色却成了记忆中的风景,那些情有独钟的爱恋渐行渐远渐无声,写着念着再也不会心潮澎湃,红色淡出了我的视线,成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打开柜门,清一色的黑展现在眼前,一件两件三件四件,这就是冬天的颜色,穿着耐脏,又容易搭配衣服。女儿不爱红色,偏爱黑色和灰色,现在潮流倒转,老人偏爱艳丽,青少年追求冷色。太阳暖暖地照着窗台,这样的思绪扯着棉花糖,我忙着家务活,过着煮面条的日子,文字安排好目录,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三百六十五天循环……

  二

  怕孩子玩游戏沉迷网络,我和老公决定不买电脑,而是换了一部智能手机。星期一到星期四不许孩子碰手机,星期五到星期六晚上允许孩子在手机上玩游戏,或和同学聊QQ,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殊不知,自己也不知不觉恋上了手机,确切地说恋上了QQ空间,喜欢上了空间上的文字,习惯了一群互踩空间的'文字朋友。有时禁不住自己:“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手机,我该怎么办?”恋机成癖成了一种病,与手机捆绑在一起有时又成了一种负担,总觉得这种习惯不好,可怎么也戒不掉,有时被孩子反问时,我都根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老公每次回家时,总对着书房喊我:“大作家,我回来了,开餐!”他总是说我写写画画,又不见我发表文章,究竟为哪般起?我有时也在想:以前没上网,空间一片空白,闲时看看书,读读杂志,其实也不错呀。丢下了看书的许多时间,每天闲逛在网络空间,看似我们拥有了整个世界,其实上网人都知道,我们已完全与世界隔离了。

  逃离到这个虚拟世界,牢骚也多了许多,感慨也从古代穿越到了今生,用遍了手机上了许多功能,而后又关闭了一些功能。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情感的透支?我说不清也道不明,我只知道,这病病得不轻,甩不掉的手机,戒不掉的习惯,我们左手牵着右手时,有一只手还要拿着手机,掌上的世界已慢慢褪化掉了我们的情商和智商,可有谁能扔得掉手机?

  走在高科技的前沿,世界瞬息万变,唯一不变的自然界的万物,抽时间和大自然聊聊,和动物说说话,给花草浇浇水,多和身边的人逗逗乐,这或许能唤醒我们的灵魂。前不久读了好友“孝感动苍穹”的文字,摘抄一段与大家共享――

  这人间从不缺爱,这网络从不缺写爱的文字,缺的只是真爱和真实干净动心的好文字。几乎找不出不写爱情诗的诗人。也几乎不能否定,上乘的爱情诗歌,必定拥有最大的读者群,为了迎合官刊发表的需要,很多人放弃了忠于内心的写作路数,这就像有些人明明心里想的是潘金莲和西门庆,却偏偏装作是柳下惠和卓文君。在这个世界上,我庆幸自己天真地爱过和爱着,尽管世俗生活不断地瓦解我,我庆幸我还有爱的能力。回首一望,四十年的旅程里,维系这一叶孤舟的,仍然是爱。尽管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夏天还是那个夏天,爱还是那个爱。昨日是旧爱,明日是新欢,剪断了旧爱,又添新欢,就像一只壁虎,丢了一条尾巴,又长出新的尾巴。壁虎还是那个壁虎,你我还是当年的你我。

  三

  自去年同学聚会,二十年前的同窗好友欢聚一堂后,闲暇之余,又话梧桐,梧桐无语,瘦笔重彩不减当年,话少年,忆青春,那年那月的似水年华,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一些拼搏的岁月,在文字中千回百转,相逢是首歌,再相聚,又回首,泪眼朦胧时,应同学邀请,于今秋走进了【茶韵墨香轩】,因文字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编辑日志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记得儿时,天真烂漫的我狂奔在山和水之间,泥泞的田埂上、野花丛中,杂草堆中,到处都有我瘦小的身影,用蜘蛛网捕蜻蜒,在野花中捉蝴蝶,在水中摸鱼抓虾,这些情趣飘荡在记忆的上空,回忆历历在目。那时最奢侈的零食莫过于水果糖,那些五颜六色的糖纸成了我的最爱,长方形的糖纸,皱皱的,我一张一张铺开,压在箱子底下。过些时日再取出来,平展着,再把它折成蝴蝶形状,用毛线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我们睡的阁楼上,每天看着盼着长大,那些彩色的蝴蝶承载了儿时的梦想。

  积攒了一些零用钱后,购买流行的明信片,不是特别追星,但我喜欢摘抄好词好句,也开始了写日记,喜欢在文字中间贴上好看的明信片,就像现在编辑日志一样,男男女女的美图贴在文字中间,读起来眼睛不觉得疲倦,看无数次都温馨。原来有些东西一经搭配,效果就是不同,或许文字也一样,图文并茂,异曲同工,我爱上了那些美图,有时不写一个字,图片也能代表心情。编辑日志时,我很少改变友友的写作初衷,每一篇文章都有她(他)的闪光点,尤其是配图,更能表达作者的意愿,一些无聊的时光在这些情趣中悄然打发了。

  承蒙茶轩友友的厚爱,编缉日志到了五十一期,虽然不尽善尽美,但友友文字的锋茫掩盖了我的不足,一些美图赋予了我的创作激情。我们比赛写文字,然后串成群刊发表在空间,好友争先恐后评论,虽然没有“编者按”经典,但也乐在其中。重拾这些情趣,文字多了一些生命力,生活少了些许苦闷,空间多了一丝湛蓝,道一声:谢谢!一起在走的朋友。

  2016年1月1日,应茶轩好友“诗情画意”诚邀,我注册了*,找到了文字的支撑点。走进庞大的文学集团,我只能用“别有洞天”来形容,这里是文字的聚焦点,折射出无数条光茫,我就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每天抽空拜读文章,前前后后在几个社团发表了20篇文章,注视着自己的文字,一些“编者按”的话语激励了我的嗜好。我不再惧怕是手机病,而是独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文字情趣,我终于相信地球是圆的,我正在聆听来自另一端的回声:文字: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