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心态-散文

  到了万山之省的闽南,对登山有了格外的偏爱,这作散文的感悟也随着登山次数的增加而与日俱长。看来,这作篇散文如同登山,这登山也如同写篇散文。

登山的心态-散文

  走到山脚下,你得了解你所处山的大概方位,知道你今天所选择的登山路径,并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更主要是得明白你登山的目的所在,是上山观景,锻炼身体,还是寺庙烧香,许愿还情,还是应友相约,纯属无聊的消遣与时光的打发。如果是锻炼身体,自己的体力如何,是准备一路小跑,还是漫步缓行,还是喜爱走马观花,停停走走。

  这写散文你首先得有个好的开头,就是要选好题材。三言两语说明你本篇散文要达到的目的或意境。让人一看就明,一读就懂,不能说了半天,让人不知你想表达什么意境,更糟糕的是给人以思维十分混乱的错觉。一篇散文尽量只有一个题材,确立一个路径,不能是多题材,也不能引发多路径。否则,易让读者产生审美上的疲劳,让人的思维调整不过来,难以形成共鸣,那就算不上一篇优美的散文。

  散文的开头一般是写作者当下最关注的事,最关注的人,最想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尤其是心灵的纠结点或需要向人摆呼的切入点是什么,点到为止,直接入题。或者是对现今某一已经形成的观点产生了置疑,或想指出与谁或哪一观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或简要说明你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略举一例,以此作为引子,或者起个话题,或设个悬念,或布个迷局。这一切,都只是为下面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或伏笔。

  进了山门,你会思考进山的最佳路径。体力差点,选择盘山公路,身体好点,选择砌筑的弯曲石道,精力十分旺盛的,可选择径直攀沿。一路上对路的感叹,对路边花、树、小昆虫,飞舞的蝶、蛾、鸟,还有奇石怪景,人文胜观,甚至透过树影的阳光、月色的稀疏都可引起你的情感的波动,这些就是散文的思维线索,从而产生格外的意境。从主题的起笔点到形成意境的主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你的阅历,你的文字应用功底。但你所有的联想或意境不能离开主题,不能离开你所选择的路径。这时你的着笔要抓住散文开头某一主旨句中的一个关键词,结合所看,所思,所想,用一根无形的线将你所需要的事项串接起来,让思维如同行云流水,借题发挥,*舒展开来,但思维的结点一定是开头主旨句中的某个关键词而诱发,而不能脱离开篇的主题,你就要这样顺势而书,让思维流畅,符合美学、修辞、逻辑和生活规律的要求。尽快入题、切题或扣题。

  爬了一段时间,自然会要小歇一会,见到石板、石墩或凉亭,或一小块的平缓草地,就想坐一会,或躺一会。在歇息的过程中,你有点闲暇,你可能补充一点能量,或者舒展一下略显疲惫的身体,当然这不影响你还会继续思考问题,你会产生感叹,你会与人对话,与事对话,进而与古人对话,穿越时空,静而不静。

  散文也是如此,你也要适当地写些与散文主题无关的事,即自言自语的感慨。这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感慨,能使你的文章产生张力,形成节奏、层次与秀美的穿透力,如同攀登到一个小小的平台,给读者一个思考与喘息的机会。正是一些非同凡响的自言自语,体现了超越正常人的思维;或你的所想,所思看似与主题无关,但让主题的内涵更丰富,喻意更深刻;或似与古人梦谈,或是与读者共鸣。这就是散文创作中的闲笔。

  “闲笔”一是体现心情闲,淡淡的几句,让人获得轻松的片刻,透射出作者的雅致。二是体现觉得有一种补遗的感觉,让读者有意外之获,说说某些场合不能说的话,又不犯大的思想错误,或指槡骂槐,或借题发挥,或李代桃僵,或胡诌几句兴口开河的大实话。三是给人一种情感跌宕后的静谧,或者是静谧后的*,让人心情松驰有度,从而产生反差的美感或审美的反差,以更好地烘托、激发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闲笔不闲。”如同早晨绿叶上的露珠,对主题起到烘托与润色作用。有时还如同绿叶对鲜花的陪衬。本写绿叶,突然转笔写花,虽忽视主题,但更丰富了主题。这是散文联想所产生的的情趣,这更是散文的奇特魅力所在。

  要做到闲笔不闲,就不能违背主题,甚至反诘主题。闲笔要注意逸情于正题之外,但又不破坏正题的主旨,而且闲笔也不过是一小景,一细节,一假想、一习俗风情、一人文景观或一名人名言,或几句引人深思的议论,或名篇巨著的妙语、偶联。闲笔与整篇文章相比,在字数的分量上绝对少数,或三言两语,或一言定音,但能起到一叶知秋、一语惊人的效果,最根本的是不仅没有改变你的思维路径,更不可有喧宾夺主的非份,而实质上是对你事先所选择的路径或要达到的目的起到无声的栓释作用。

  闲笔如同登山时的小歇,体力上可能有点不支,思想上可能有点犹豫,不想继续下去,但并没有往回走的意思,也没有走到其他偏道上去的想法,何许是在回味路上的所见所闻,或者对某一话题更感兴趣,而坐下来思索一会。所以闲笔往往是见机行事,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或是语调、意境的转折,不可强求,不可生硬,要恰到好处,让人感到自然贴切,给人具有“等闲拈来便超然”的共鸣。

  小歇一会,目的还是要向上攀登,山上的景观可能更美,视野应越来越开阔,登高望远,心情自然神怡,思维也豁然开朗,对爬山人的体力、毅力、技艺也可能面临更高要求的挑战与考验。

  文章写到一定程度,越往后,你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你知识的暴发力也越来越强烈,所以你的`散文的气势也开始呈现。而对你的知识、技艺、与全盘把握能力也要求越来越高。你可重点就某一景产生评论,就某一事进行直白,就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回忆,就某一小的物件进行详细的描述,总之你的才情要在完全小歇后尽情展示。这一展示必须围绕主题,不能脱离主题,要顺势而为,顺意而发,顺文而贴,但给人以行云流水,捋来嗅香的感觉。

  到了山顶,你会感觉你是胜利者,你会长叹一口气,你会有比平时更多的人生感叹。你会浮想联翩,甚至欣然起舞,或放声高歌,或尽情吟诵,这才有“高处不畏寒”的惊人之举。散文也是如此,你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要注意收笔,实质上就要对你所写、所抒进行概括性总结,起到点睛作用,让你所写的文章插上翅膀,让散文的精髓飞起来。也就是要把人的境界带到一个更高处,云里来雾里去,神形分离,天上人间,飘飘欲仙。见到天上云,那是鹤的家,见到松的形,那是客的礼,见到流水的波,那是鱼的乐。你要通过极精练的几句话写出你的感想,对你的散文进行拨高,而不能局限于你个人的恩恩怨怨,只为个人的情仇旧恨而借此发发牢骚或感叹丁点的疲劳、辛苦或厌世,这样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优美的散文的所思、所想、所感,往往立足于历史、现实的大背景,与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相联系,与物资世界、精神世界相糅和。正如因“义”而感慨,可落笔于情义,还可落笔于社会的正义,更可上升到民族的大义。这才体现出名家的阅历、才情、心志与情怀。

  登山容易下山难。爬到了山顶,你就要想到返程,返程要注意安全。散文收笔后,你要整篇分析一下,分析全文有没有原则性的思想偏差或思维迷途,尽早纠正一些思想上、功底上的低级错误,笔峰一转,使之回归到主题上去。下山的路上,你还会回忆你所见,所想,到了家里,你还放心不下,还会打开电脑,走进书柜,为登山路上的迷惑找点理论支撑。这就是相当于为散文的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名人典故,弄懂,弄通文章中的迷惑,发现问题,找出差错,这就是所谓的对散文进行润笔。如同建好的房屋需要装饰一样,要整体地分析一下层次、节奏、韵感,甚至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标点符号与联接词的正确使用。你还要数数整篇文章里哪个词汇或语句用的最多,将这重复频度最多的词或语句看看是否切题,那重复最多的词或语句兴许就是整个文章的“文眼”,你要尽量将它发挥到极致。对于其他重复又距离较近的词汇尽量通过类似替换让词汇量显得丰富多彩,使之读起来生动,流畅,同时又不至于因过多的重复而与“文眼”争彩。

  每一次登山或写篇散文是体力的锻炼,是知识储备的检验,是文学素养的提升,是正能量思想的高度升华。“散文有技巧,只要常登山”“登山多感悟,散文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