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黄权中老先生散文
今晨起床,看到朋友发来一条消息:黄权中老先生仙逝,请一起前往吊唁。噩耗传来,顿时令我魂不守舍伤感不已,我的心情就像冬天里的天气一样跌入低谷,仿佛针扎一般难受。
黄权中老师是武功县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
他出生于1935年3月,1954年毕业于乾县师范,先后在县教育系统、文化馆、文管会工作,曾任武功县文化馆馆长,文管会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黄权中老师长我16岁,论起来他应当是我的长辈。记得90年代中期,我曾与他在工作上有过一段交往。他那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严谨态度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样的秉性,共同的经历,很快让我们成了忘年之交。
那时候,黄老师在县文管会担任副主任,我在县*局文物派出所任所长。初与老先生接触,只见他衣着朴素、貌不惊人,做事似乎有些呆板。但通过一段工作上的接触,却发现他行至稳健,颇具儒雅;工作中他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老师为了故乡的文物管理工作东奔西走,尽职尽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曾经一起冒着酷暑深入被挖掘的古墓现场,追回了陪葬文物及墓志铭;曾经连夜奋战在某村砖厂工地,追回被哄抢的西周青铜器等地下文物;曾经根据群众举报,在一户群众的八卦窑中查获大批陶器等文物;曾经冒着寒冬速战速决收缴了出土的国家二级文物青铜镜。我们爬遍了武功县的坡坡坎坎,保护了一大批文物遗迹、历史遗址;我们走遍了武功县的角角落落,抢救、发掘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地下文物。那时候我正当中年,而黄老师已60高龄,依然和我们风雨无阻东奔西忙,他那种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使我与同行们深受感动。
他热爱家乡的文物考证研究事业、热爱文物保护工作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对家乡的文物名胜,历史遗迹发掘和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呕心沥血、历时五载精心编写的《武功觅古揽胜》大作,是弘扬武功人文历史的一部教科书,是留给武功、乃至华夏人民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他学术研究作风严谨,对文物保护开发颇有远见,为武功县的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记得有一次,我们与主管副县长张宗山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检查时,看到当时的武功镇龙门村的苏武墓门楣围墙破败不堪,荒草丛生,人畜随意践踏,黄老对此十分痛心。他独具慧眼,建议加大苏武古墓开发宣传力度,力争使其成为武功对外开放、宣传武功的一张名片。为此,张宗山副县长深受感动,大力表示支持。后来在黄老师和一大批有知之士奔走呼号下,一个占地27000平米的苏武纪念馆终于建成,每年世界苏氏宗亲会都会在这里举行,苏武纪念馆已经成为了咸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后来,我因工作变动不再从事文物保护工作,黄老师也因年事已高,在65岁时离开了工作岗位。虽然工作起了变化,但我们的情谊却一往情深,愈加浓厚,我总会抽空到他居住在农村的高庄村拜访。每次到了他家,总会看到老师不是在床前静心苦读,就是在案前伏笔疾书。看到友人远道而来,他总会急忙起身热情接待,谈及武功轶事他总会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让人频起敬仰之意,常怀相见恨晚之心。
今年7月11日,我在游览观音堂村白兔寺时,听说黄老师身体欠佳,便急忙前往探视。他刚从西安医院治疗回家,精神尚好。一见我来造访非常激动,从床上坐起来拉住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共同的经历,相同的爱好,自然有叙不尽的`知心话语。期间,老师把他撰写的《武功觅古揽胜》一书赠给了我。我表示要好好珍藏拜读,努力研究传统文化,充实自己的生活!听说我前几年参与编撰了《武功县*志》,他流露出一览为快之意。看到他80高龄仍然壮心不已,学而不厌,使我深受感动,表示一定拜送一本,敬请斧正。由于黄老师身体尚在康复之中,我不便久留,大约一个小时后就辞别返回。
7月18日,是个礼拜天。在中午时分,我冒着酷热专程给老师送去了一本《武功县*志》。当时,正当午休期间,看到老师睡得十分香甜,我不忍心打搅他的瞌睡,便把《*志》交给了师母,就匆匆地离开了高庄村。谁知,这竟是我与黄老师的永别!
惊悉老师驾鹤西归,一整天我总沉浸在哀痛之中,心中好像猫抓一样,一刻也不得安宁。下午,冒着阵阵寒风,我与同仁前往吊唁。看到遍街的花圈、哀乐低回的灵棚,面对白花掩映的遗像,物在人去,我不由得热泪盈眶!在黄老师的灵前,我深深地三鞠躬为他送行!我心中默默地祈祷,天堂里没有病痛,没有纷争,愿老师一路走好,在天堂里继续您未竟的事业、再展风采、大展宏图!
黄老师走了,但他平易近人的高尚风范、正直善良的人格魅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却令我挥之不去牢记在心,这是他留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将牢记老师的遗训,学习老师的高风亮节,化悲痛为力量,为武功县美好的明天,为华夏腾飞发挥绵薄之力,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