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散文《游潮砥》

  游历散文《游潮砥》

  (1)古镇潮砥

游历散文《游潮砥》

  5月29日,烈日炎炎,晴空万里。德江县钟鼎山文艺网张贤春、翠峰、雄关漫道等一行十多人,应安小米的邀请,到潮砥采风,我有幸同行。

  走近乌江,走进潮砥,我才进一步了解了潮砥。潮砥滩下游不远处,因为江面突然变得开阔,江边的泥沙日积月累堆积成了一个大沙洲,据说在沙洲边聚居形成的集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潮砥镇就坐落在这小沙洲之上。

  历史上的潮砥滩,曾经断航多年。建国后,国家逐步开始重视航运业。50年代末,航运部门开始整治乌江潮砥险滩。到70年代初,乌江下游潮砥段的航行条件才得到较好的改善,使潮砥小镇一度成为商贾重镇。

  潮砥镇,距德江县城东南30公里,东邻德江县枫香溪镇,南接思南县鹦鹉溪镇,西抵滚滚的乌江,北与长堡乡相毗邻,有“黔中砥柱”、乌江睡佛、老叟观星、峭壁禅房等著名景点。

  走在潮砥镇的街上,前面不远处就是潮砥险滩,浩荡的乌江水滚滚而过。虽然地处滚滚的乌江岸边,可小镇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片安静与祥和,完全没有一点儿江水的浮躁。

  安详的小镇静静地注视着乌江,静静地关注着乌江上来往的渔者、耕者、商者、美食家、公务员……静静地目送着乌江的水闯过潮砥滩,从容流经潮砥古镇,向下游的长堡流去。江水穿行在深深峡谷之中,一路高唱,高唱着一支幸福而又苦涩、古老而又年轻的歌,见证着乌江边上潮砥古镇的浮沉和沧桑。

  (2)新镇新桥

  随着乌江下游梯级开发的最后一座电站沙沱电站的开工建设,库区移民工程也随之展开。沙沱电站蓄水后,潮砥的街道会被淹没。潮砥镇*、潮砥中学、集镇都将整体搬迁到小溪河边。

  小溪河是德江县境内乌江的一条支流,在潮砥渡口下游不远处汇入乌江。潮砥镇整体搬迁的新址就在小溪河下游,在小溪河与乌江汇合处不远的地方。从车上可以远远地看到,潮砥镇整体搬迁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前期作业的机械已经进场开始了施工。

  潮砥镇整体搬迁的配套工程——小溪河大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大桥雄跨在小溪河之上,桥长近100米。新建的大桥遥望着不远处“睡佛”永远不醒的梦,记录着潮砥镇*和小镇整体搬迁的进程,更将和搬迁后的潮砥新集镇一起,共同见证潮砥人民未来的幸福和希望。

  (3)黔中砥柱

  黔中砥柱,是明代贵州教育先行田秋在潮砥滩边留下的石刻手迹。

  过去,德江县境内的潮砥滩、新滩和沿河县境内的龚滩都是乌江下游的险滩。明朝正德年间,曾作过广东布政使的思南举子为当时的贵州教育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田秋,路过潮砥滩时,有感于潮砥滩的惊险,挥毫写下“黔中砥柱”四个大字,并命人刻于江边峡谷的巨石之上,其字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见。田秋的“黔中砥柱”石刻,已被省*立为重点保护文物。

  到了潮砥,不去看潮砥滩、不去看“黔中砥柱”,等于没有到过潮砥。

  站在渡口旁,往上游远远看去,感受到了江水从上游回旋着、奔涌而来的逼人气势。我们在渡口边稍作停留之后,紧接着沿着乌江右岸古道直奔“黔中砥柱”。

  不一会儿,就亲眼看到了闻名遐迩的.“黔中砥柱”。“黔中砥柱”四个大字为从右到左读的横书阴文,左右有竖书的小字题款,前款为“甲申岁孟春月吉旦”,落款为“西麓田秋题”,周边刻有长方形单线边框。“黔中砥柱”四个字,字体拙朴方正、刚劲有力。

  “黔中砥柱”石刻所在的巨石并不在江中,而是距离江面十多米高的古道边,巨石本身没有给人“中流砥柱”的感觉。当年的田秋为什么偏偏想到了“砥柱”?或许,是当时潮砥滩拉船逆流上行非常艰难,常常把纤绳捆在这巨石上的缘故吧。可为什么又偏偏是“黔中”的“砥柱”而不是其他地方的“砥柱”呢?德江,潮砥滩,地处黔东北呀?或许,这里的“中”不是指“东南西北中”的方位,“黔中”就是简单的“黔地”吧?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沙坨电站蓄水后,“黔中砥柱”将被淹没,“黔中砥柱”石刻作为对“贵州教育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田秋”的墨迹,据说有关部门已经定下了切割后保存的方案,以保存好“黔中砥柱”这一珍贵文物。

  (4)悠长古道

  在“黔中砥柱”石

  刻边,观察了一番,感叹了几回,单人留了照,集体合了影。之后,大家*行动。我和余海、肖廷俊一起,继续沿着古道往上游前进。

  古道是在距离江面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的左岸陡坡上开凿的。在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的久远年代,坎坎坷坷的纯石头路面,是人们付出多大的心血、花了多大的代价,才建成的啊!

  路旁,茂密的灌木丛中点缀着细如手指大小的野竹;头顶,是类似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一线天;前方,灌木丛中时宽时窄、时隐时现,望不到尽头的古道一直向上游延伸;江边,乱石穿空,江水掀起朵朵浪花滚滚而下。虽然是炎炎夏日、浑身是汗,我却分明感觉到滔滔江水和对岸的峭壁所射出的逼人寒意。

  这就是乌江峡谷,这就是潮砥古道,这就是潮砥险滩。

  在古道上方一个突出的岩角上,有一座破损的小屋,里面早没有了人。当年的小屋,主人是谁?哪些人在小屋歇过脚、喝过茶、避过风雨?

  峡谷不言,峭壁不语,小屋无声;小路一定知道,小屋当然知道。我,不知道。

  (5)乌江奇石

  久闻乌江奇石大名,人称德江为奇石之乡。县城中环小区有一条奇石街,我常去那里的店铺看一看或摸一摸那些石质坚硬、色泽温润、形态奇特的乌江石奇。多少回,想着去乌江边自己也拾一块瞧瞧。

  乌江下游的沙坨电站一旦蓄水投入使用,没有被挖掘的乌江奇石将会被淹没在江水之中。今天有幸来到潮砥的乌江边,却听说德江县境内的乌江石以长堡乡最为著名,潮砥没有乌江石,不免感觉有些遗憾。

  奇石之乡,江边不产乌江奇石的潮砥镇,在街头巷尾乃至*大院,仍然随处可见乌江石。有的沿街人家,大门两侧甚至是正前面,都堆放着乌江石。

  以安小米为向导,德江县钟鼎山文艺网张贤春、翠峰、雄关漫道等一行十多人刚到潮砥,都急不可待地来到到乌江边。江水滚滚而去,除了硕大的乱石和江岸的峭壁,渡口处只有一片小沙滩,沙滩上的沙粒均匀细小,不含一点点儿泥。江边,连一个大的鹅卵石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乌江奇石了。

  离开江边时,其他文友走在前面,我总感觉有些美中不足,仍然希望有一块乌江奇石带回,以作纪念。正好,江畔的路边有一小房子,里面还住有人,房屋旁满地堆满了乌江石。这些乌江石,应该是小屋主人从长堡或乌江其他地方花了很大的代价挖掘、分拣后,用船运来的。虽然可以向主人索要一块儿或者买一块乌江石,可我最希望的是自己亲自拣到乌江石,才更有意思。紧靠成堆的乌江石旁,堆放着等待车子来装运的供建筑用的沙子,这沙子也是小屋主人从乌江岸边采集后船运到这儿的。

  我询问主人:“我想在沙堆里找找,看看有没有乌江石,可以吗?”

  没有想到主人很爽快地答应说:“可以呀,只是里面没有好石头。”

  尽管我刨沙刨得满头大汗,的确如小屋主人所说的,没有乌江石。小山一样的沙堆里,除了沙子依然还是沙子,连稍大的普通鹅卵石都没有。我胡乱找了一两个鹅卵石,正准备带回,权作纪念。忽然间,我在沙堆里刨出一个有十几斤重的大一点儿的石头,用手擦了擦表面的细沙,看出它不是岩石或普通的鹅卵石。我急忙拿着石头到小屋主人免费的自来水边,将石头洗净。

  石头的庐山真面目出现了:石头绿绿的,如同碧玉一般通体温润;石头顶部有近似椭圆的蛋黄色图案,周围有奇异的带状波浪纹;石头全身上下都非常光滑,仿佛碧玉一般。这,不就是我渴盼已久的乌江石奇石吗?也许,它只是一块极普通的乌江石,还称不上是“乌江奇石”,但在我的眼里它就是自己的“乌江奇石”。

  潮砥一游,自己到了乌江,还和钟鼎山文艺网的朋友们一起看了贵州省级文物——田秋的“黔中抵住”石刻真迹;看了江边陡峭峡谷间久远的年代里纤夫或者其他人沿江行走的古道;看到了久远年代里,逆流船只上滩时绞索拉船的遗址;自己还淘到了一块乌江奇石,真是收获颇丰呢!

  谢留下石刻的田秋,谢渡口边小屋的主人,谢向导小米,谢奔流的乌江水。

  离开小屋,我在心里默念着、感激着,夏日的太阳光翻过对面山崖斜射下来,江面一片波光粼粼。江水向前奔去,我也开始追赶走在前面的朋友们。抱着沉沉的奇石,虽然满头大汗,我却禁不住独自胡乱哼起前不久学校红歌会上学生合唱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