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散文
人的寿命,通俗地解释便是活着的时间。
活着有两个层次:低级层次的活着,是保持着生理上的代谢功能;高层次的活着,是不断经历着人生变化。
所谓人生变化,包括外界境遇的变化和内心感受的变化。
人生只停留在吃喝拉撒的生理层面地活着,充其量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什么价值;而人只有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人生变化中,生命才有价值,并且其价值与人生变化总量成正比。
我把人生变化的总量,定义为有价值寿命。
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在毫无变化的境况中,那么,他生活十年与生活一天,没有什么差别。不管他的自然寿命有多长,其生命价值只相当于一天,或者说,其有价值寿命只有一天。而有些人生境遇与心理感受丰富的人,即使天寿不长,其生命价值比年龄过百的.人还要大,其有价值寿命比年龄过百的人还要长。
人们不能消极地坐等生活境遇的变迁和心理感受的变化,而应该让自己“动”起来,能动地创造外在环境和在内在心理的变化,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活着”。
所以,人有时需要“折腾”,无事找事地制造事端,用贬义词语来说,这与小孩子淘气颇为类似。不过,与儿童恶作剧不同的是,成人的好动是受理智和情感的督导的,他们的生命活动,往往会引起新奇的变化和愉快的效果。当然,人的一切行为都有祸福相随,人有时也会招来始料不及的祸事,但人不能因此就停止了生命活动。作为生命内容的人生经历,无论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非常宝贵的。
平安就是福——这是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所信奉的人生哲学。
乍听,这种激流勇退的情怀,颇有一点超脱的淡雅和隐士的清高;实际上,这是一种生命的懒惰,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在偏僻闭塞的农村,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年近百岁的老太太,还平平安安、无声无息地活着。她们肌体的生理功能尚且完好:能吃能喝能睡;但是,智力衰退得近乎三岁小孩,有的则完全痴呆,既丧失了生命的价值,又成为儿孙的累赘。这种生不如死的人生状态能叫福吗?